发布日期:2024-12-15 03:44 点击次数:97
王阳明曾说:“人间道场,淤泥生莲,世间磨难,皆是砥砺切磋我也。”
生活如同道场,磨难、煎熬都是修炼的过程。
当你熬过去、走下来,就会发现:磨是最好的修炼,熬是最浓的滋味。
只要守住心性,一切终将成就你。
01
生命如石,磨出形状
所谓“玉不琢不成器”,人只有在生活中不断学习、不断历练,才能有所成就。
王阳明15岁时,边关动荡,他便写了一封奏疏为稳定家国建言献策,想让父亲递交给皇上,“我已写好平安策,请转交皇上,我愿出关,讨平鞑靼。”
不料,王父却把儿子的奏疏一扔,说了一句:“无知之极,狂妄之极。”
那时的王阳明,无论是能力还是经验,都不足以让人信服。
只凭着一腔孤勇行事,非但不能成事,还会招来大祸。
听到父亲如此说,王阳明便沉下心来,开始研读兵法。
历经十多年的磨砺,他几乎看遍了所有的兵法战策,把各家用兵之法熟记于心。
在后来的“宁王之乱”中,王阳明第一时间分析战况,用了仅仅40多天就取得了胜利。
一块石头,只有在反复打磨中,才能雕刻成想要的形状。
人亦如此。若想长进,就得下功夫、扎根,慢慢打磨。
很多时候,我们都需要不断学习、不断经历,打磨自己,才能最后成才。
耐住性子,集中精力去磕,你也终会成就自己。
02
岁月如粥,熬出滋味
林语堂曾说:“捧着一把茶壶,把人生煎熬到最本质的精髓。”
人生如熬粥,小火慢熬,才能慢慢熬出香味四溢的味道。
王阳明的一生,正是如此,他在煎熬中成长,亦在煎熬中飞跃。
王阳明21岁时就通过了乡试,但此后的两次会试都失败了,身边有不少人对他指指点点。
他在经历了数年的苦读和磨砺后,28岁时终于进士及第。
然而,好日子没过多久,35岁的他又栽了一个大跟头。
因一份上书,他得罪了宦官刘瑾,遭到廷杖,被贬龙场。没东西吃、没地方住、语言不通、水土不服……困难接踵而至。
王阳明没有被困难压倒,没有吃的,他就开垦荒地;没有住的,他就搭茅屋;语言不通,他就教当地百姓官话。
在我们生命的季节里,总是风雪交加,困难重重。
只是聪明人却明白,越是艰难处,越是修心时。
只要熬下去,就能跨越低谷,走出磨难,迎接新生。
在经历了反复打磨后,王阳明也终于在龙场琢磨出心学,为自己的人生,开辟出了新的天地。
03
磨是修心,熬是练性
结束龙场贬谪,王阳明被调往庐陵县就职。
刚一到任,很多老百姓就央求减免赋税。
面对困境,王阳明积极面对。
在细查之后,他发现,庐陵赋税本就很重,但上面仍要求上贡本地很难量产的葛布,百姓是真的困难。他将情况上报上级,为百姓争取了权益,免除了葛布税。
庐陵民风强悍,邻里之间稍有冲突,就会上告。县衙每天需要处理大小案件近百例。
王阳明冥思苦想后,拟了一则告示来规范诉讼状纸。
除此之外,他还选聘有声望的人,对居民进行情感疏导。
动之以情,晓之以理,终于让大家伙得以和睦,并且减少了积攒的案件。
王阳明说:“人须在事上磨,做功夫,乃有益。”
人这一辈子,只有把自己放在棘手之事上去历练,才会锤炼出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。
生命中的起伏,也没有那么多。
但磕磕碰碰,总是不可避免。
请不要害怕,耐住心性,大步向前。
因为,磨是修心,熬是练性。
经得起生命的打磨,你总会开拓出自己的新生。